一早起床拉開窗簾,今天又是個只有灰色天空的日子,回顧2017台灣空氣最糟的地方在屏東潮州,AQI空汙指數>100的日子竟然高達了168天,而高雄左營紫爆時數竟高達661小時。

 

細懸浮微粒PM2.5為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污染物,直徑僅約為人類頭髮直徑1/30,經由呼吸進入人體後可能會導致各種心血管、肺部疾病、降低能見度,同時還會造成生態破壞甚至影響氣候變遷。

 

依照國際微粒分徑標準,空氣中微粒經由呼吸進至身體可分為三類:

 

細懸浮微粒吸入人體分布途徑>資料來源: 高雄市政府空氣汙染防制網站

 

根據環保署統計分析,台灣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濃度,來自境內污染源比率約60%~66%,境外汙染則佔34%~40%。

 

而台灣各類污染源對細懸浮微粒濃度PM2.5影響,可分為工業源(如電力設施-燃煤燃氣、鍋爐、鋼鐵業、石化業、水泥業、化學製品製造)、移動污染源(如交通工具)及其他污染源(如餐飲油煙、營建揚塵、露天燃燒)。其中固定汙染源佔國內汙染31%;移動汙染源佔36%,包括汽機車的廢氣排放(機車的汙染源高於汽車)。

 

目前政府和民間團體正努力於降低原生性PM2.5及衍生性PM2.5前驅物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揮發性有機物,並希望相關政策能有效改善空氣品質。

 

 

懸浮微粒的原生性V.S.衍生性(圖/翻攝於環保署官網)

 

高雄中山大學成立亞洲第一個氣膠科學研究中心

藉展覽讓民眾認識PM2.5

(資料來源: 中山新聞 – 亞洲唯一 中山大學成立「氣膠科學研究中心」 PM2.5跟你想的不一樣 中山大學王家蓁登國際期刊)

高雄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網站指出,其實大家所熟悉的PM2.5的正式學術名稱就是氣膠,而PM2.5則是泛指氣動粒徑小於2.5微米的氣膠細懸浮微粒。

 

空氣中的氣膠可能經由不同的來源及生長過程並往往由多種化學物質混合聚集而成。中山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王家蓁表示,氣膠濃度指數與人口過早死亡率已被證實呈高度正相關,但如果不知道氣膠的化學成分及來源,只檢測是否過量超標,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只有深入了解不同化學成分氣膠的化學活性及影響機制,才能真正釐清氣膠中的特定成分對環境及人體健康所帶來的影響,也才能對症下藥。

 

王家蓁舉例,兩個PM2.5濃度相同的城市,因著細懸浮微粒的來源及成分不同,居處兩個城市的居民引發呼吸道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可能存有極大差異。因此,掌握特定化學成分氣膠的基礎物化特性是十分關鍵且必需的,這也是目前全球各國許多權威學術機構致力研究的重要方向。